珠穆朗玛峰,这是一片冰封的世界
从第一次发现这片世外净土开始,人类就不断去尝试着攀登它,试图揭开地球最高点的面纱。被大自然的鬼斧劈过的雪山山脊上,一行人影正顶着风雪,慢慢地向上。海拔6500米,是前进营地的所在高度,也是这次的目的地。迎着狂风前进,往往是前进三步,便要因为这无情的风而后退两步。寒冷的气温、呼啸的大风、连续的攀登,让这一支攀登团队举步维艰。这是电影《攀登者》的其中一个场景,也是我国一位极地研究者的真实经历。6800米,是他在科研过程中,攀登到的最高海拔。这位我们身边的“攀登者”,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必赢网址bwi437教授康建成。
康建成,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历任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学科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地理学与城市环境》带头人。从事过南极、北极冰川、冰盖、海冰考察研究,青藏高原及极高山区地理气候环境考察研究,黄土高原第四纪地质气候环境考察研究。曾两次参加澳大利亚国家南极考察队,多次参加中国国家南北极考察队。
立足教育根本 ,实践是最好的传道者
教书20余年,康建成教授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几乎各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学习,方便而又快速的进行知识检索。同样都是知识的获取渠道,老师在教育事业中起到的作用是不是日益渐微?对此,经验丰富的康建成教授有自己的看法:教育是发展的根本,而老师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老师自身的实地经历,对于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再将知识和自身体会传输给学生,让基础理论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那么晦涩难懂,一个老师如果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不够了解,那么这个老师是不合格的。在来到上海师范大学之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康建成教授作为兰州大学研究南极冰川方面的专家外派到南极进行考察,从此从青藏高原走向地球南端的考察之旅,也为康老师生动充满活力的课堂埋下了重重的一笔。对于冰川、断层、褶皱等等地理景观,大多数的同学对它们的了解只能停留在书本上的几段文字,几张照片。书本上的知识是冰冷的,但康建成教授的经历,让这些现象对于同学们来说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物。三尺讲台上,康建成教授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讲述了他在实地考察时发生过怎样的逸事,各个地方的合影,让同学们感觉到了照片背后的人情味,觉得这些书本上的知识不是那么的遥远。在康建成教授曲折而又新鲜的故事中,同学们了解到更加详细的知识,课堂上不停地发生着奇妙的反应。
地球三极考察,走近身边的“攀登者”
秉承着言传身教的原则,为了给学生最前沿、真实的知识,康教授通过一次次的外出实地考察,不断提升和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作为我国早期探索极地的科研人员,能在南北极和珠穆朗玛峰地球三极留下足迹的康建成教授算是屈指可数。1988年,美国方面为了将首位女性登山员送上珠穆朗玛峰,需要借助中国方面研究人员帮助,与中国进行了合作。在导师李吉均教授的推荐下,年轻的康老师借助这个平台参加了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考察,对青藏高原周边高山存在了几十万年的冰川地貌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6500-6800米,是康建成教授到达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最高高度。为了能在南极进行长期的考察研究,我国建立了中国极地研究所,并在全国征召冰雪研究方面的专家。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经历,康建成教授被选中,并成为了被外派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第一位兰州大学的老师,赴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考察,参加了中国首次南极内陆考察,之后更是参与了中国首次北极考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一生也不会去一次这些人迹罕至之地,康建成教授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极地研究专家,多次为了国家科研事业深入极地。而老师的身份,也时刻提醒着他理论与实践应当共行。在之后的考察任务中,他让出了自己的名额,派遣了自己的研究生跟随中国北极考察队进入了北极黄河站,在那里竖起了上海师范大学的校旗。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康建成教授所追求的,是如何将自己万里路的感受,与万卷书结合,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学生对于实践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再提供机会,让他们见识到更广阔的天空。你有宋词烫酒,我有诗和远方;你足不出户,方寸之间只可空吟风花雪月,我游历四海,三尺讲台便可领略山河远阔。康建成教授在科研与教育方面扮演着同一个角色:攀登者。他所攀登的,不仅仅是皑皑雪山,也是教育的高峰。在登顶的同时,他为山下的你我传授可以攀登越高的经验,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攀登者”。
天地朦胧的纯白世界,众色国旗在地球之巅飘扬,当属那一抹中国红最为显眼;中国国旗下飘扬的上海师范大学校旗,不仅是荣耀的旗帜,也是教育界不倒的旗帜。
初心铸就辉煌,科研道路上的筑梦者
康建成教授先后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地球海洋空间研究所、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LSCE)、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冰川•地球物理•环境实验室(LGGE)、美国阿拉斯加州立大学国际北极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承担过国家攻关、国家专项、国家基金、国际合作、省部级项目等40多项,在研究南北极方面享有声誉。冰雪方面的突出研究,让他在1999年获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雪冰冻土优秀基础理论奖”;地球三极经历和成果,让他获得了2002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精英称号与2006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教书育人时兢兢业业的精神,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地理学会先进工作者”, 2017年,荣获“上海市地理学会突出贡献奖”。取得众多辉煌成就的他,不忘初心,始终将事业重心放在教书育人方面,为环地学院的建设尽心尽力,帮助学院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环境学科系统。我们应看见的,不只是学院光辉的前世今生,还有它背后为之付出的各位前辈,是他们在自己功成名就时,仍不忘初心,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决心带领学院走向更好的轨迹。
从山脚到山巅,荣耀背后,充满了艰辛;从地球三极到讲台,言传身教,是不忘初心。直到今天康建成老师仍然奋战在教育的最前线,为培养新一代的“攀登者”呕心沥血。对于环地学子,他一直说着这样一句话:“你们新一代,要自立自强。现在不同于几十年前,现在的条件很优越,所以我们不要活在上一代过去艰苦的阴影下。我们从世界比较落后的国家,逐渐走到了今天的一类国家,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建设一个更完美的社会。你们要树立自信,多做少说,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作为环地人,应当推远目标,让理想走在前面,道路虽崎岖,却能风中赏雪,雾里看花,翻过高峰时,不错过良辰美景,秉承着锲而不舍的态度,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寸岁月。也希望同学们能从康建成教授的循循教诲中有所感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